SERVICE PHONE
+639619666363发布时间:2023-12-20 08:36:17 点击量:
昨天,万众瞩目的冰霍格沃茨临冬城行星发动机雪大世界正式开园,大家本以为会看到游客们惊叹不已,让如今仍在工位的打工人眼馋的盛况。
没想到上热搜的却是:很多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排队几小时也没玩上项目,集体喊起了“退票”。
给大家做个参考,2019年开园首日的人流量不过只有7000人,而且这个数字在当时还创了10年内的历史新高。
很多游客好不容易在手机上预约成功,提前十几分钟到核销处,以为很快就能玩项目了,结果发现前面至少还有六七百人在排队顶盛体育。
还有人好不容易约上了“哈冰秀”的演出,到时间了却不让进。询问工作人员“是推迟还是取消”,也并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应。
不过评论区显然不太乐观:“这种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户外景区,对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挑战可比普通景点大多了。”
先在社交平台上被捧红,然后当地文旅发力旅游服务,把线上的热度转化为线下的热度。
但对于哈尔滨文旅来说,这场好不容易轮到的“泼天富贵”恐怕注定接得更加烫手。
人挤人、有落差……这些网红城市旅游的常规“踩雷点”,放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下就变得更加难以忍受。
一边是年轻女孩们在索菲亚教堂美美扮“俄式公主”,小伙子在松花江边坐雪圈飞车,在亚布力滑雪场的雪堆里愉快打滚,一派冰雪童话的景象。
一边是睫毛上霜、只露眼睛都能看出冻透了的游客们在镜头前高喊:“太冷了!我想回南方!”
多少人在手机里,只看到哈尔滨是“东北版横店影视城”“小巴黎”“小瑞士”。
经过了全网几轮“去东北旅游要穿什么”的科普,基本都已经丢掉了行李箱里的羊羔毛外套和光腿神器,换上长款羽绒服和厚棉裤。
很多热心指导的东北人本来感到欣慰,觉得南方朋友在哈尔滨的旅游体验这下子拿捏了。
首先,虽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东三省放在一起说,但本质上这确实是三个几乎纵向排列的省份。
但某吉林网友至今记得十年前去哈尔滨玩,第一笔消费是在中央大街旁边的小店里买了个棉口罩。
你也就可以想象,南方游客的东北行程如果第一站就是哈尔滨,那就相当于玩游戏开局直接进高手局。
第二,无论是查攻略的游客们,还是给建议的东北人,往往对标的都是当地日常穿搭。
从开着暖气的家里出来,走几百米坐上开着空调的私家车或者公交车,然后到达同样开着暖气的单位、商场、饭店。
但游客的行程很可能是上午去松花江玩雪,下午冲冰雪大世界,晚上再大街吃冰棍,主打一个绝不进屋。
某位北京网友在到达哈尔滨当天,还能穿着一点绒都没加的单裤,昂首挺胸从地铁站走到酒店。
曾经把哈尔滨捧成“国内小北欧”的社交平台,最近见证了无数游客从自信到破防、从“雪景好美”到“好冷我想回酒店”的善变瞬间。
比如下面这位广东女生,第一条视频甚至连羽绒服拉链都没有拉起来,在街头兴奋地大喊:感觉也没有很冷啦!
在哈尔滨玩的这几天,眼看着她肢体动作变少了,但说话语速快了,语气也急了,声音也大了。
旅途最后一天,她去车站的路上司机说,“这才哪儿到哪儿啊,这都还没进九呢!”
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是,东北最具有特色的冰雪景观往往需要足够低的温度才能观赏。
比如冰雪大世界的冰雕,需要当地达到一定低温才能开始采冰。有一年还因为遭遇暖冬天气,连开园时间都不得不推迟。
至于很多雪景壮观的景点,往往位于温度低、空气湿度又大的地方,才能形成大量降雪。
比如拍照——网上有人就开玩笑说,哈尔滨根本不会有人站在什么网红打卡地不挪窝,因为受不了那个冷。
来之前:索菲亚大教堂前适合穿浅色衣服,冰雪大世界要白天拍照才不显得脸黑。
一位博主说自己试过脱掉外层保暖手套、用里面的触屏毛线手套举起手机拍照,最多能够坚持7、8秒。
更何况事实已经证明,在哈尔滨室外想要不冷,基本要让自己的每一寸皮肤都被织物包裹。
根据不完全统计,很多外地游客都已经出现了“没戴围巾所以冻鼻毛”“没戴毛线帽所以冻额头”“ 没戴防风镜所以冻眼球”“没戴口罩所以冻嗓子”等离奇症状。
但当你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好,也就意味着哪怕想拍个再普通不过的游客照,都要废很大劲儿。
帽子口罩围巾摘了半天,结果发现顶着寒风,嘴已经冻到咧不出一个像样的微笑。
更不要说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,哪怕你手机还有50%的电量,也能直接被冻到关机。
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暖衣物,打雪仗、玩项目仿佛瞬间穿越成了《城市之间》里穿着充气相扑服的笨拙选手
穿少了,玩的时候或许不觉得冷,甚至还会出点汗。但只要停下来,又会被松花江的寒风迅速吹透。
哈尔滨旅游、东北旅游这波热度从社交网络上来。隔着屏幕,人们很容易只看到美、浪漫的一面。
就拿前阵子刚火成“雪景天堂”的横道河子,厚厚的积雪、氛围感房屋吸引了多少城市白领,恨不得立刻套上复古皮衣、天鹅绒长裙拍下人生照片。
每当外地游客抱怨东北游“又冷又苦”的时候,时常能看到当地人在评论里“抬杠”:
这倒不完全是东北人在秀“看雪看腻了”的优越感,而是从小就习惯了,要想这天气出去玩就是要在美景和舒适之间做取舍。
最近哈尔滨还要举办一个露天音乐节,我身边为此兴奋不已的朋友,大多都来自从不下雪的省市。
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内心都毫无欲望:“这天气在室外干站2、3个小时,任你什么装备都不顶用。”
在不够舒适的自然环境下,无论是景区管理的纰漏,还是在各地都尚未杜绝的乱收费、强制推销等乱象,都更加让游客们难以忍受。
一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接驳车司机问你要高价,你在其他景点大可以硬气地拒绝,坚持自己走路三个小时。
冰雪大世界这次的争执,一部分也源于在大冷天排队,极大积攒了游客们的怒气。
景区需要提高服务质量,游客们也会慢慢从“立刻买票冲”的激动中冷静下来,重新评估这场冰雪旅程的期待。
还是希望哈尔滨能接住这次的“泼天富贵”——毕竟大家已经在网上监工一个月了,是真正的养成系。